所思所想 | 旧的路走不通了,就要寻找新的出路(数字金服 农春丽)
  • 2021-07-13
  • 浏览次数: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场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社会进步。旧的路走不通了,就要寻找新的出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不断摸索前行中,开启了马列主义的中国新篇章。

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致力于工农运动,投身大革命洪流,掀起土地革命风暴,成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从最初成立时的十几名党员到建立军队,再到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最终胜利,建立起了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国家,其中的艰辛与奋斗自不必赘述。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为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力图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1957年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等,将新中国带进了严重困局。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持续的十年,使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1975年初,邓小平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整顿。全国形势明显好转,大部分地区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自主研制“两弹一星”,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要求,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大以后,科学发展观接续诞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回顾党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100年,这10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中顽强前进的抗争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拼搏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创造辉煌的奋斗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青年一代党员同志,应当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克服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向历史、向党、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文\数字金服 农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