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了19次全国代表大会。每次党代会的召开都是党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至关重要的历史关头解决了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承载着举旗定向、继往开来、总揽全局的重大使命,具无可比拟的地位与作用。
如果将中共发展史比作一条充满鲜花和荆棘的大路,那么党代会就是这条大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与坐标。“特别是每一次成功的大会,都标志着党在理论和实践上迈出的重大步伐,成为党在不同时期胜利前进的里程碑”。爬梳党代会的周期变动、解读党代会的大会主题则是探究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彷徨走向自信、由挫折走向成功的绝佳视域与观察角度。
一、定规立制——党的一大到六大,党代制的初创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大会制度为模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为指导,创立了党的代表大会的领导结构和组织形式,并对其运行规则进行设计与建设。党的一大到六大时期,党章关于全国党代会的制度性的规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略到详,全国党代会制度也经历了从萌芽状态到具备雏形再到初步创立的过程。初创时期的党代制涵盖和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特征:一是赋予党的代表大会以最高权力;二是初步明确党的代表大会职权;三是规定党代会实行年会制。
二、有益探索——党的七大到八大,党代制的发展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七大和八大上,对党代会制度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把党代会制度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体现了党对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制度化追求,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建党理论。这一时期,党代制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变了党代会年会制;二是建构了党的代表会议制度;三是开创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
三、磨砺淬练——党的九大到十一大,党代制的曲折时期
八大以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急剧发展,党内民主生活越来越不正常,党代制也逐渐遭到破坏。特别是“文革”时期召开的九大和十大,对党章进行了许多错误地修改,使这一时期的党代会制度建设遇到严重曲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代会常任制改革中途夭折;二是全国党代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三是全国党代会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异相。
四、与时俱进——党的十二以来,党代制的恢复和新的发展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代制建设也逐步得以恢复,并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恢复党代会非年会制与党代表会议相结合的制度格局;二是展开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三是完善和规范党代会制度内涵和运行机制。
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为何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一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二是我们党善于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并把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原则,用以指导新的实践。三是我们党尊重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集体智慧。
这其中,党代会的作用毋庸置疑,它既是前一阶段党和国家的发展成果与理论养成的总结及提升,也是下一阶段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的指导及规划。作为党的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基本内容和关键环节,党代会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一脉相连,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及新时代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发挥了巨大功用,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转折点和支撑点。
通过爬梳党代会的周期变动、解读党代会的主题转型,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长经历和发展脉络,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党代会周期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反映了党在制度建设上的探索追求与日臻完善,党代会主题的转型化与现代化则体现了中共在治国理政能力上的求真务实与日渐成熟。而这与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不忘初心”的本色,以及始终执着并“砥砺奋进”的精神追求直接相关。通过党代会的发展历程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在建设时期,无论逆境还是坦途,都时刻秉承建党时期所提出的奋斗目标,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贯穿其中——坚持“不忘初心”;无时无刻不以社会主要矛盾为出发点,以造福人民为己任探索前行——勇于“砥砺奋进”。由此,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党代会周期自我完善、主题的完美转型,成就了百年政党自我革命、自我发展、自我壮大之路。
(协同部 磨勇村)